本文由明易堂風水世家——風水師丁峰親筆撰寫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說到以筆畫數量來定姓名吉兇的事情,最大行其道的,莫過于“五格取名法”了。五格取名法,是1918年由倭人熊崎健翁開創,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稱作“熊崎氏姓名學”,其核心就是將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來解釋。后來五格取名法由倭寇流傳到臺灣,到了2000年左右,再從臺灣流傳到大陸。
五格取名法從出世到現如今,也剛剛100年而已!這個技術不管從日本流傳到臺灣是什么時候,但是大陸和臺灣往來,也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的事情。也就是最早最早1980年左右文化交流使得“五格取名法”傳入大陸,但是沒有推廣開來,號稱“祖傳五格取名法”的,再老的“祖宗”也不過是1980以后才會這個技術!所以如果有人說自己是 “祖傳五格取名法”,有如何悠久的歷史,那一定是騙人的!
第一個問題:五格取名法可信度多大?
我在2000年左右接觸到五格取名法的,那時候的五格取名法,僅僅通過劃分名字,來定天格、地格、人格、外格和總格,再根據劃分來數筆畫數,而出吉兇。發展到現在的2017年,據說已經通過名字的筆畫數來判定五行,考究人命五行的喜忌,再定名字取得好或不好了!不得不承認,五格取名法,還是在發展的!
不過,一個發展中的涉及人一生運勢的技術,要多少年才能證明它的真偽性?
有人說風水術是迷信,但是我認為風水術含有統計學原理,是無數古人通過記錄同樣外環境、內布局的房子,在不同的年份,會發生什么問題,找出其規律。它是幾千年的統計結果,是從古至今的大數據。
有人說八字算命是迷信,我認為八字算命也含有統計學,也是無數古人把相同、類似的命理記錄下來,得出一個規律,發展出來的學科!八字發展到今天,也是上千年!也是從古至今的大數據。
五術中的面相、手相、六爻、符咒、中醫哪一個不是有過千年的經驗積累?而一個僅僅百年的東西,有多少經驗可言?
從大陸的第一個用五格取名的人,到現在的2017年,這個人不出意外的話,還是活在世上的。一生還沒有走完,尚不能綜合評定這個名字對他,有沒有起到增益或者拖累的問題!這樣的狀態下,怎么鑒別?
第二個問題:繁體字數筆畫、定五行靠譜嗎?
很多人認為:以字的筆畫數定五行,都說要使用繁體字,使用繁體字!
靠不靠譜?
或許有人會說,當然靠譜了,發明這個技藝的地點,就是寫繁體字的位置,他們通過了實踐的經驗積累,認定繁體字的筆畫能反映出其五行數理,為什么不認可???
好,我們權且認為:
1、用繁體字筆畫取五行的方法是正確的!
2、命理的五行喜忌可以通過上筆畫取的五行來增補!
那么一個巨大的問題出現了——繁體字怎么取用?
比如:一個人叫范制,當他拿著自己的名字去向五格取名家,問吉兇的時候,人家一定會把名字用繁體字寫下來——範製,數出筆畫有多少,以此來定吉兇;蛘哂2019年的新標準,看起來更加有易理一些的——用筆畫的五行來定取舍。
一個讓人發懵的問題來了——“范制”的繁體字,果真是“範製”嗎?
“范”:對應兩個繁體字:當作為模范的意思時,范的繁體字是“範”;當作為姓氏的時候,范的繁體字就是“范”,如范仲淹;
“制”:對應兩個繁體字:當作為節制、制度的意思時候,制的繁體字是“制”,當作為制造的意思的時候制的繁體字是“製”;

那么,這些用“五格取名法”的人,用筆畫數給名字計算吉兇的時候,有沒有問過你——你當初起名字的時候,父母賦予的什么意思?范制,當初起名字時賦予的是——嚴格執行,遵紀守法的意思;還是——成為一個有名的工匠?
如果沒有問,武斷地寫成“範製”,靠譜嗎?
這還是一個簡化字對應二個繁體字的,還有一個簡化字對應三個繁體字的,如:干——1、干(干涉);2、乾(干燥);3、幹(干部)。
還有一個簡化字對應四個繁體字的,如:臺——1.天(臺); 2、舞(臺); 3寫字(檯); 4.(颱)風。
像這樣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還有很多;蛟S有人說:你舉得例子是極端的,一般起名字用不著這些字,那么我們看看這些名字:
X家寶:家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(傢)具; (家)鄉。
周潤發:發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(發)達;頭(髮)。
孟廣美:廣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(廣)注:多用于人名;(廣)闊。
X計劃:劃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 (劃)得來;刻(劃)。
李谷一:谷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五 (穀)雜糧;山(谷)。
李克農:克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攻(剋);(克)勤(克)儉,千(克)。
魏 征:征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遠(征);(徵)召。
張大千:千:對應兩個繁體字——秋(韆);(千)秋基業。
還需要舉例嗎?隨便說幾個,名字里面帶松、云、秋、準、勝的,都是一個字對應兩個繁體字!這種事情多不多?大家自己想想!
我想,所有的“五格取名法大師”都沒有對客戶問過——“你取名的時候,賦予名字的意思是什么?”那么測定的名字該用什么繁體字怎么定?隨意用一個繁體字能行嗎?這個問題不用我回答,大家心里已經有數了!
我認為,在大陸凡是認為要用繁體字的筆畫來定名字吉兇,而不問當初起名意愿的人,說得不好聽一點,都是沒有知識的人!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一個簡體字對應多個繁體字這檔事,對于中文就沒有什么研究。一個對中文沒有研究的人,你想他能起多好的名字???
第三個問題:到底該用“繁體字”還是“簡體字”定筆畫數?
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還得有一個假定——筆畫數定五行有意義!
如果這個前提條件能成立,我認為在大陸用簡體字比較靠譜!
為什么?
取名家的觀點認為,名字是一個符號,是一個咒語(咒語有吉有兇,并非咒語都是負面的),當人不停念叨這個咒語的時候,由于心的力量使得咒語產生效果。這就產生了吉兇——適合自己的名字產生吉,不適合自己的名字產生兇。
我們按照這個觀點看下去——在大陸我們學的、寫的、用的字全部是簡體字,喊一個人名字的時候,喊的人和被喊的人頭腦里面呈現的字,一定是簡體字,而不是繁體字。那么吉兇的產生,就是從簡體字的字形上產生而來,而繁體字根本就不在腦海中體現,所以也產生不了應力!就像道家畫符咒一樣,該怎么畫就怎么畫,畫的時候,腦海中出現的符和筆上出現的符是一樣的,多一筆就沒用了!
打個比方:
烤鴨,北京有烤鴨,廣州也有烤鴨,你不能說北京的烤鴨是烤鴨,廣州的烤鴨不是烤鴨!這就是繁體字是字,簡體字也是字,不能說簡體字就不是字。
如果我們把北京烤鴨看成繁體字,廣州烤鴨看成簡體字。一個人寫簡體字的時候,受到的是簡體字的影響;寫繁體字的時候,受到的是繁體字的影響。北京的烤鴨伴著醬料一起吃,廣州的烤鴨刷蜜汁,你吃了廣州的烤鴨,明明是吸收了蜜汁的營養,但是卻不能說吸收了北京烤鴨的醬料營養。明明是寫的、想的簡體字,就不可能受到繁體字的影響!
最后,至于簡體字數筆畫,得出的數字的五行,到底有沒有用?——有待時間驗證!但是在大陸,使用繁體字數筆畫是一定不靠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