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給亡人送葬的時候,有的殯儀館的辦事人員都會在靈堂外面,張貼黃紙,其上寫著死者魂高若干丈,何時回魂,從那個方向返來等等資料。
如果仔細觀看,便發現每個死者的回魂日期都不是相同的,有些是死后的第九天回魂,有些則是于死后的第十八天才回魂。
因此,很多人對這方面都起了疑團,為什么每個死者的回魂夜總是不同的呢?不是說頭7嗎?究竟是怎樣推算出來的?那么,回魂之前死者的靈魂又會在何處?為什么要待回魂夜才可返家探望親人呢?
根據《辭源》的解釋,回魂的日期是這樣推算出來的:
“回煞(回魂),按人死時年月干支,推算所謂魂氣返舍的時間,并說返家之日,有兇煞出現,謂之回煞、回殃!
俗話說的“遭殃”,就是遭遇到了回殃,回殃撞在誰身上,輕則大病一場,重則當場暴斃,故稱“遭殃”。
因此,我們可以知道,回魂是因各死者不同的死亡時間而推算出來的,故所有人的回魂日期也是不一樣的。
公式如下:
天干:甲己 - 九尺
乙庚 - 八尺
丙辛 - 七尺
丁壬 - 六尺
戊癸 - 五尺
地支:子午 - 九尺
丑未 - 八尺
寅申 - 七尺
卯酉 - 六尺
辰戍 - 五尺
已亥 - 四尺
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死于乙亥日,那么他的魂魄是八尺(乙)加四尺(亥),合共是一丈二尺。
再舉一例,如死于丙申日,則是七尺(丙)加七尺(申),合共是一丈四尺。
以上的所謂一丈二尺和一丈四尺,是指魂魄入地的深度而言。
人有三魂六魄,死后,魂魄離身,魂上升而魄下降,魄下降入地深淺不一,由一丈八尺至九尺不等。
魄入死后便會上升,每日升一尺,所以死于甲子日的,入地一丈八尺深,便要于死后十八天才會回魂,若死于壬寅日,則會于死后十三天才會回魂。因此,亡魂于回魂之前,其靈魂仍是留在土中的。一般人在親人回魂之夜,通常會于亡魂的必經之處和放祭品的臺上灑下一些灰或粉,然后把門關上,告誡生人切入闖入騷擾。
直到第二天黎明,回魂的時間已過,然后才集合家中各人,開鎖入內觀看,看看灰上或粉上有無手印或腳印留下,便知道亡魂是否已回來。
既然推出辛未日為回魂日,那么在那個時辰回來,又在那一個時辰離去呢?
只要以死亡那天的日柱來找出空亡,空亡中前地支時辰為回魂時辰,而后一地支時辰為離去,如:
癸亥日的空亡為“子丑”,所以魂魄在“子”時回來,而在“丑”時盡離去。
知魂魄哪個時辰來及去,那么從哪一個方位回來,哪一個方位離去呢?
仍沿用空亡來推算,前一支是回來方位,后一支是離開方位,就如癸亥日空亡在“子、丑”,前一支“子”為“北方”,故魂魄由“北方”來,后一支“丑”為“東北”方,所以魂魄在“東北”方離開。
最后便到了推算魂魄的高度了,以“日柱”的干支總數為魂魄高度,一數為一尺,十數為一丈,魂魄最少高九尺,最多高一丈八尺,如丙子日的干支配數得十五,所以魂魄高一丈五尺,而魂魄高度,坊間有些人俗稱為魂頭,亦同是指人的靈魂。
其余的五十八柱日內死亡的人,其回魂日、時辰、方位、魂頭都可以依以上公式推算。